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年。而一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人忘却心头的伤痛。在日本国内,反核情绪激烈,政府则担忧着灾难所带来的经济后遗症。 31年顺差神话终结 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前,长期停滞的日本经济原本出现了复苏的曙光,2010年实质经济增长达3.9%,通货紧缩也有所缓解。但地震、海啸、核电站事故、电力供应短缺、日元升值、日本食品安全问题等打击接踵而至,不仅严重影响了日本国内百姓的日常生活,也让原本就增长动力疲弱的日本经济再次遭受重创。 据8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首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收缩6.8%,四季度经济再次萎缩2.3%,全年日本GDP下降0.7%。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日本出口额比上年减少2.7%,进口额则增加12%,其中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大幅增加37.5%。2011年日本时隔31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总额高达2.5万亿日元。 据估算,日本灾后硬件设施恢复本身约需100万亿日元,日本一年的GDP约为500万亿日元,即重建的成本占一年GDP的20%。这一庞大的重建费用让债务缠身的日本难以得到喘息的机会。前不久刚公布的预算案显示,约49%的预算资金需靠发债来筹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2013年日本债务占GDP的比例将从去年的200%升至227%,这已经让日本债务处于不可持续的边缘。 “去核化”引发经济震荡 地震海啸带来的核危机让日本民众“谈核色变”,主张应该“摆脱核电”的民意曾一度高达77%,菅直人下台前也明确表态“建立一个没有核电的日本”。但一年过后,日本人对核电的态度又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日本电视台8日公布的民调显示,约7成的民众对是否应该摆脱核电的回答是“不知道”。 有数据显示,日本若用风能和太阳能替代核能,2020年前需要新增投资2800亿美元,而震后日本面临的庞大重建费用已经使其捉襟见肘,巨额的弃核成本注定将让日本经济举步维艰。 除此之外,核电站停运造成的电力供应紧张加速了企业外迁海外的步伐。日本对外贸易组织去年底的调查显示,约30%的日本大企业考虑到海外成立或扩大海外生产基地,这对已受重创的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双重打击。 转换国策成“复兴”惟一出路 对于日本的灾后重建,野村证券金融经济研究所经济调查部部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认为,灾后重建所带来的经济效果将会在今年二季度到达顶峰,一旦重建需求减退后,日本经济可能会较大地震发生前表现得更差。而实际上,更多专家学者指出,日本若不从根本上转换国策,要实现“经济复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长期来看,已处于“成熟期”的日本经济毫无增长动力可言。出生率低造成的少子化,加上人口老龄化,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下,让日本经济的死结难解。 有分析认为,可供日本选择的道路恐怕只有两条:要么开放移民政策,接受海外优质劳动力的进入,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成开国”,走向真正的全球化;要么大力推进技术研发,依靠技术进步拉动经济好转。前者需要“观念革命”,后者则需要“技术革命”。总之,日本的灾后重建绝不仅是近几年就能解决的问题。 数说大灾一周年 19009人 日本大地震共造成15854人遇难,3155人下落不明,合计19009人。 55人 由于难以承受灾难创伤,55位日本灾民在痛苦中自杀。 38.3万栋 地震中完全或部分遭到毁损的房屋共计达38.3万栋左右。 5% 时隔一年,日本东北三个重灾区的海啸垃圾回收速度仅为5%。 10年
首相野田佳彦指出,未来5年是灾区集中重建期,预计灾区将在10年后实现全面复兴。 |
黄金白银免费指导加大师微信:t886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