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纸白银移动版 首页
主页 > 纸白银投资趣事 >
黄金价格被操纵对投资者的影响
广告联系站长
  曾经是黄金“密室定价”五大行之一的德意志银行将“密室”的门打开了一条缝,通过有限的光,人们发现被怀疑已久的贵金属价格操纵果真存在。

  虽说以透明化和可监管为标志的新的黄金定价机制已经在去年就粉墨登场,但如果想想黄金价格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在5家银行的商量下私下完成的,这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当然,抛开账户盈亏先不说,投资者知道真相后,心里不爽会是第一反应,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虽然在每组交易中都能遇到,但被当作冤大头蒙了几十年却是一种挑战智商底线的体验。毕竟金融领域的那些自诩的聪明人一直将价格的涨跌用各种模型解释为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然而被事实啪啪打脸的却是有五只看得见的手在拨弄价格。

  在负面情绪发泄完后,再理智地回顾一下交易记录,其实只有少数于五大行做交易对手的机构在之前的买卖中遭受了直接损失,而对于大多数机构和个人来说,遭遇更多的则是连带损失。这些损失编成了黄金的一条“价值链”,距离五大行越近的机构,其损失可能更明显,离得远的则会经历损失传导。因此对于不同的投资者来说,如何明确计算自己在黄金价格操纵中的损失,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相对比较容易厘清由于价格操纵带来损失的是黄金生产商,尤其是那些与五大行签署过黄金套期保值协议的生产商。当初他们选择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对冲操作本来是为了规避市场波动的风险,进而锁定利润。但谁知提供对冲产品的银行才是操纵价格波动的罪魁祸首。因此困在对冲协议里的矿产商成了银行的提线木偶。

  而在价格操纵里比较尴尬的则是各国的中央银行。本来央行就扮演着“银行的银行”这一角色,但由于他们也在公开市场上对黄金储备进行交易,因此也要遵循五大行制定的价格规则。当央行也要随着密室定价行的指挥棒跳舞的时候,其黄金储备的价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笑话。唯一能让央行们部分摆脱尴尬的是,他们的部分黄金储备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就已经存在,这部分压箱底的财产要是没有流动的话,那么就等于没有收到过被操纵价格的影响。当然,那些进行过黄金储备操作的央行或多或少都被摆了一道。

  对于买几件黄金首饰,或者几块金币当作投资品的个人来说,由于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其受到价格操纵的影响并不明显。明显的例证就是在新的黄金定价机制出现后,金价的波动程度和之前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个人对黄金价格操纵的愤怒更多地像是在围观神仙打架时对反面角色的同仇敌忾。

  当然,从经济学上看,价格欺诈永远是有效市场的组成部分。在五大行密室操控价格失效之后,远不意味着黄金投资的风险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严谨地说只是价格操纵的隐患被消除,其他风险依旧存在。

  唯一不同的是,之后机构们在投资黄金出现损失的时候,很难将锅甩给密室定价来背了。

查看更多白银投资趣事:投资白银趣事

黄金白银免费指导加大师微信:t886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