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纸白银移动版 首页
主页 > 纸白银行情新闻 >
美国通胀预期开始升温
广告联系站长
    有着“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昨日发布报告称,如果欧洲与日本央行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或者长期维持负利率,那么个人以及金融机构的行为将难以捉摸,这种政策将带来严重负面后果。
 
    报告称,借款人和储户将对负利率作出何种反应,以及央行利率政策向经济的传导途径是否还会像过去一样仍未可知。
 
    报告还指出,负利率政策可能给金融业带来严重后果。截至目前,银行自身在承担着负利率的冲击,并未将负利率带来的绝大部分成本转嫁给客户。“银行作为金融中介这种商业模式的存续性可能也在面临考验。”
 
    1月底,日本央行意外引入负利率政策,成为主要国家中最新引入这一政策的央行。从银行行为来看,这种实验性政策的确引发了大量不可预知的后果。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负利率政策引发银行的观望情绪,银行间借贷行为几近停止。截至2月25日日本银行间拆借余额暴跌79%,至4.51万亿日元的历史低位。
 
    而本周三和周四欧洲央行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市场预计央行在存款利率已经降至-0.3%的基础上再次降息10个基点,并可能推出分级利率等政策来降低负利率对银行业的影响。
 
    除了日本和欧洲央行之外,瑞典央行上月将主回购利率下调至-0.5%,瑞典央行目前执行的利率也已降至-0.75%。
 
    BIS报告称,目前普通储户似乎与负利率的影响“绝缘”,瑞士部分抵押贷款利率反而上升。BIS认为:
 
    如果负利率并不能传导至家庭和企业的贷款利率,那么他们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存在意义。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负利率的确传导至企业和家庭的贷款利率,那么银行利率又会受到很大冲击,除非存款利率也执行负利率,而这则又引发普通储户存款是否稳定的问题。
 
    美国债券市场的价格变化显示,美国通胀预期逐渐升温。作为美联储关注的两个核心因素之一,通胀预期的升温值得投资者更加警惕。
 
    通胀预期广受关注的市场指标之一——美国五年盈亏平衡通胀率,已经上升到了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所谓盈亏平衡通胀率,通过比较普通国债与通膨保值债券(TIPS)收益率之差,以推断市场对未来通胀的看法。
 
    当投资者押注美国通胀上升时,通胀保值债券受市场追捧。因为存在通胀,通胀保值债券实际收益率往往低于普通国债名义收益率。购买通胀保值债券的投资者希望,在计算通胀后,该债券产生的最终收益高于普通国债。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Capital Economics经济学家John Higgins称,“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收紧或超过普通投资者预期”。
 
    通胀的回升其实有迹可循。华尔街见闻报道,受益于薪资增幅增加,美国1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环比大增0.5%,创八个月最大升幅。美联储高度关注的通胀指标核心PCE物价指数,1月同比大增1.7%远超预期,创2014年来最高。
 
    美联储关注的另一核心因素就业数据也好于预期,据美国劳工部上周五发布的统计数据,美国2月非农就业+24.2 万人,预期+19.5万人,前值+15.1万人;2月失业率4.9 %,仍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预期4.9%,前值4.9%。
 
    美联储将于3月15日-16日召开利率会议。“美联储通讯社”Hilsenrath 上周五称,目前很多人预计,在本月中旬的美联储政策会议上,决策者不会加息。
 
    法国巴黎银行预计,美联储3月不会加息,但保留6月份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PIMCO 首席投资官Mather也表示,就业数据让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FOMC可能会在2016年加息2-3次。
 
    最新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的数据显示,美联储今年3月加息概率仅为2%。
 
    对于当前的商品大涨、新兴市场强烈反弹,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并没有看到黎明的曙光,还是一如既往地“冷峻”。
 
    他在最新的一份名为《暴风雨前的宁静》的纪要中表示,非常规货币政策出问题,将引发严重的市场动荡,无论决策者如何向市场参与者灌输信心,这场动荡都无法避免。
 
    美联储回归货币正常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动荡说明了这一点。他认为,虽然美联储推迟加息稳住了市场,但担心落后于通胀曲线的美联储最终还是会重新上路,市场剧烈波动会卷土重来。
 
    “因为没有清晰的出路,我认为,想推进政策正常化的货币当局会与不希望非常规政策结束的市场力量发生“拉锯战”,这种动态平衡会持续一段时间,中间会周期性地穿插难得的平静时光,正如现在这样。”他写到。
 
    辜朝明是日本首屈一指的经济学家,他用“资产负债表式衰退”来解释日本失去的十年。这一概念是指当全国性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大量的私人部门(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都会随之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从而大规模地遏制经济活动,由此而造成的持续衰退。
 
    以下是全文,华尔街见闻翻译:
 
    上世纪40年代宏观经济学变成一门独立的学术科目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飞机、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等产品都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也带来了丰富的投资机会。或许在那个时候,经济学家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借款人的世界。
 
    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将有限的私人储蓄进行有效分配。而政府借款和开支并不受资本的青睐,因为这被认为是低效的资源配置。
 
    直到日本在1970年代赶上西方,经济学家的注意力才开始集中到货币政策。因为国内私人部门的借款人出现了盈余,并且没有人预期资金会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这是世界的第一和第三阶段,市场上有足够多的借款人。
 
    宏观经济学没能赶上全球经济的变化
 
    此后,全球经济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制造业重心转向亚洲,发达经济体大都没有料到自己会经历资产泡沫,以及随之而来的泡沫破灭,这引发了发达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这些经济体进入到了第二或者第四阶段。
 
    但经济学研究没有跟上这些变化,经济学家依然在构建他们的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只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发达经济体有效。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经济学家完全没能预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他们无法想象私人部门实际上是在缩小债务,而不是扩大利润。即便是现在,经济学界依然倾向于接受“货币政策具有内在的优越性而财政政策天然就是糟糕的”这样的偏见。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非常规货币政策也会制造麻烦
 
    这种偏见是当前“以通胀为目标、施行量化宽松、负利率”等货币政策的基石。在市场缺乏借款人的时候,央行们仍然迫不及待地推进这些政策,导致美国的超额准备金已经高达2.3万亿美元,是法定准备金的15倍,日本超额准备金达到222万亿日元,是法定准备金的26倍。
 
    我曾用“QE陷阱”来形容这些政策出问题之后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这将引发严重的市场动荡,无论决策者如何向市场参与者灌输信心,这场动荡都无法避免。
 
    最近,当美联储开始朝着货币正常化迈进的时候,市场就出现了大跌。美联储的回应是推迟货币正常化进程,这稳定了市场,担心落后于通胀曲线的美联储最终还是会重新上路。所以市场动荡会卷土重来,甚至如此往复循环无休无止。
 
    QE不能力挽狂澜,一定会付出代价
 
    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曾认为将通胀目标与QE相结合可以降低实际利率,但他最近也承认,这些措施并不是令市场走向复苏的根本“法宝”,不过他依然坚持认为这么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当市场没有贷款需求的时候,这些政策一旦出问题就会带来极大的麻烦,全球经济如今已经进入到了以不稳定为明显特征的阶段。
 
    因为没有清晰的出路,我认为,想推进政策正常化的货币当局会与不希望非常规政策结束的市场力量发生“拉锯战”,这种动态平衡会持续一段时间,中间会周期性地穿插难得的平静时光,正如现在这样。


查看更多纸白银相关新闻请看:纸白银行情新闻

黄金白银免费指导加大师微信:t8866808